摘要:去年以来,恩阳区有序完成两项改革"前半篇"文章,乡镇(街道)由27个减少到18个,减幅33.3%,行政村由343个减少到209个,减幅39.07%。随后,恩阳区又坚持把做好"后半篇"文章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区两项改革"...
去年以来,恩阳区有序完成两项改革"前半篇"文章,乡镇(街道)由27个减少到18个,减幅33.3%,行政村由343个减少到209个,减幅39.07%。随后,恩阳区又坚持把做好"后半篇"文章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区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专项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发展质量、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治理效能四大任务,下好乡村振兴"先手棋"。
建强现代农业“核心”建设农业产业园区
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创新政策、探索新路、整合资源,盘活农村闲置土地,发挥土地集约作用,加快建设一批辐射能力强、引领作用大、生态环境优、产业发展快的现代化产业园区。
恩阳区为加快建成“成渝地区绿色产品供给地”,积极招引初精加工企业,开发特色产品,以恩阳特产馆等为平台,提升“恩阳产”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奋力推动恩阳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大产业规模。按照“一环四带五区”产业布局,围绕主导产业,按照一带一主导的要求,加快建设优质粮油、有机果蔬、道地药材、生态畜禽四大农业产业带,做大优势产业基础,形成综合示范片。建好现代园区。坚持“农业园区化”发展,以“国企参与、辐射带动”为示范,加快形成产业园区展示区、核心区、辐射区,做到一个产业建成一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培育培优业态。以农业为本体、农民为主体、农村为载体,实施产业园区、旅游景区、新型社区“三区”同建,推动农业三产融合发展。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及特色民居、自然资源等,大力发展农事体验、田园采摘、休闲观光等。
柳林镇海山村村级建制改革时由原海山村、过街楼村、海山坝村三村合并而成,合并后打破“三界”(村界、组界、边界),整合田块地头,规划建优质粮油园区1700亩,现已完成8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
恩阳区建成优质粮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0.5万亩,辐射带动9.8万亩,粮油播面77.18万亩;建成有机果蔬现代农业园区0.27万亩,辐射带动0.23万亩;建成道地药材现代农业产业园区0.28万亩,辐射带动0.34万亩;雪山镇玉女村祖代猪场已投产、蹇家坪父母代扩繁场8月底前竣工投产,恩阳区已出栏生猪21.1万头,同比增长63.57%。争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个、市级2个。
激活农村改革“引擎”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在推动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中,恩阳区紧紧扭住改革重点,坚持合并乡村优势互补,打破行政壁垒,探索资源优化配置,破解农村集体经济薄弱难题,激活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功能,不断壮大集体经济。
恩阳区推动村集体经济扩量提质,盘活村集体闲置资源,夯实根基,更好地实现“村强民富”。扭住改革重点。推进合并村集体经济有效融合,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试点,培育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鼓励工商社会资本与村集体股份合作、联合经营,对有条件的村、资源富足村探索国有资本股份合作。探索经营模式。在承包地、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基础上,推动向林权、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农村集体产权等领域延伸。探索一级产权联盟经营、三级产权联社经营、集体产权联企经营和市场投资主体经营等经营模式。推进试点示范。围绕现代农业园区产业布局,通过规范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建立健全运行管理机制,完成下八庙普济宫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试点建设,启动渔溪镇三清庙村、兴隆镇金鸭村等9个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试点工作,进一步推进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改革。
明阳镇鹿台村道地药材产业园区以“川佛手、川明参、黄精”为主导品种,园区共发展1.35万亩,培育培优龙头企业1家、专业合作社6家、家庭农场37个、种植大户39户。园区采取国企+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实行统一育苗供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农资配送、统一品牌包装、统一产品销售。坚持“农业园区、田园景区、新型社区”三区同建模式,已种植道地药材6200亩。建成后预计综合产值达到1.2亿元,其中,加工产值占比30%以上,农旅融合产值占比20%以上,带动农户增收8000元以上。
恩阳区村集体资产总量达21.35亿元,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18个、5万元-10万元的村10个、1万元-5万元的村143个,全面消除了集体经济“空白村”。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建立“一入股二分红三返利”“127”等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农民“土地有租金、务工有薪金、入股有分红”,累计流转土地22.59万亩、林地5.6万亩,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2361个。
提升乡村建设“配置”打造美丽宜居乡村
恩阳区做好做实两项改革,不是撤并了事,而是在撤并后围绕乡村振兴“20字”总要求,把生态宜居作为一项重点来抓。针对乡村撤并后的水、电、路和其它基础设施,编制规划、落实项目、加大投入,不仅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使乡村生活环境绿色、优美,而且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让改革成效现实可及,不断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实施中,恩阳区始终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场硬仗,坚持规划引领、示范带动,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美化环境。深入开展“五大专项”提升行动,加快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村建设,巩固提升已改村户厕改造,行政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分别达到95%、60%以上,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强化面源污染治理。持续推广“321”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建立健全畜禽粪污还田利用监管机制。加快实施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推广秸秆“五化”利用模式,建成秸秆收储运利用示范点8个,秸秆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推进产业道路、农田标准化建设,补齐基础配套短板,实现规划设计“整村整镇、集中连片”,建设质量达到“旱涝保收、宜机作业”,用途管控达到“耕地复耕、良田粮用”。
恩阳区新(改)建户用卫生厕所31392户,新改建农村公厕99座,投入4000余万元购置各类生活垃圾收转运设施设备,配备1511名保洁员,实现行政村保洁员配备全覆盖;建成11个垃圾中转站和15处再生资源回收点;1559个养殖场实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升级改造项目,探索“三分离、两利用、一循环”模式,实现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种养结合、循环发展。
推进便民服务“跑团”提升代办服务能力
在探索增强服务能力新举措中,恩阳区整合优化便民服务载体,加快推进便民服务体系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推动行政权利下放、乡镇机构力量下沉,推行村级民事代办制度,让干部多跑路,群众少跑路或者不跑路,增进群众福祉。
恩阳区为优化营商环境,实现群众办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推进政务服务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就近办,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质效,为群众提供“随时办”“上门办”等优质便捷服务。统一建设标准。统一设置服务窗口和办公制度等标识标牌,全面启动审批服务专用章,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推行一件事“二维码”电子查询,实现服务指南和办理流程掌上可查。设置特色专窗。取消“帮代办”窗口,在便民服务中心增设水电气、一件事一次办、恩阳跑团等服务专区;在便民服务站和代办点增设“恩阳跑团”专窗,做实恩阳品牌,提升群众获得感。规范一次性告知。扭住一次性告知这个关键,彻底解决多头咨询、多种答案、多次跑路问题,全面梳理事项所需材料和环节,纳入综窗实行一次性告知咨询服务,办事“最多跑一次”,大大提升群众满意度。
恩阳区“恩阳跑团”共梳理了33个帮办代办事项,并将权力下放至基层,选用镇(街道)、村(社)1053名一线优秀干部为跑手,为30余家企业,1800余名群众提供帮代办服务2258余次,“恩阳跑团”服务获得了办事企业和群众点赞,群众满意率达100%。26岁的恩阳区关公镇梁山村村民李小洁通过恩阳区今年创新推出的“恩阳跑团”,微信服务小程序帮代办理二孩生育证明。很快就到需要办证村民家中收集相关资料,到便民服务中心代办了生育证明,整个代办过程仅1个小时左右,村民纷纷为他点赞。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提高基层治理效能
要顺利推动“后半篇”文章成势见效,恩阳区以提升组织力、增强政治功能为重点,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建强基层班子,选好带头人,切实提高治理效能,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恩阳区在党建引领下,整合各类资源,充分激发各方力量,构建基层党建“引领”新格局,基层治理整体效能得以不断激活。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配齐配强配优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注重赋权增能,结合改革打通“向上对口”与“向下适应”,实现“街社领衔、部门联动、服务到家”。强化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地位,使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把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最后100米”有效打通,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攀升。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提升群众福祉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新建一批、改造一批、整合一批、统筹规划、示范引领”的思路,完善社区幼有所育、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食有所安、居有所乐、事有所办等功能。基层治理是系统性工程,要以开放融合为路径,统筹协调各方面资源,形成工作合力。注重从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共同需求入手,整合资源、整合阵地、整合力量,把党建工作做进去、把治理资源带出来,为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恩阳区整顿软弱涣散的基层组织15个,行政村和农村社区书记、主任“一肩挑”比例达91%以上,新配备的村“两委”班子成员文化程度普遍提高,大专学历以上占16.5%,高中学历占75.6%,比过去上升38.9%,平均年龄46.9岁,比过去下降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