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巴中市通江县建制沿革史

2022-09-22 18:44:17 633

摘要:通江县建制沿革通江,商周、春秋属巴国,秦属巴郡,西汉为巴郡宕渠县地,东汉为巴郡宣汉、汉昌二县地,三国蜀及晋因之。南朝梁为遂宁郡始宁县地。北魏正始中(504~507)侨置符阳县,同置其章郡,属巴州。西魏大统中(535~551)析始宁县地置诺水...

通江县建制沿革

通江,商周、春秋属巴国,秦属巴郡,西汉为巴郡宕渠县地,东汉为巴郡宣汉、汉昌二县地,三国蜀及晋因之。

南朝梁为遂宁郡始宁县地。北魏正始中(504~507)侨置符阳县,同置其章郡,属巴州。西魏大统中(535~551)析始宁县地置诺水县,属巴州遂宁郡。元钦间(552~553)分始宁县地置白石县,属其章郡。

隋开皇三年(583)废其章郡,省诺水县入始宁县,以符阳、白石二县属集州,大业三年(607)改属清化郡。

唐武德三年(620)复析始宁县地置诺水县,析始宁、归仁二县地置广纳县,并属万州;七年省诺水县入始宁;八年复分始宁县地置诺水县,并于县治置壁州,属山南西道。开元二十三年(735)六月,于壁州东三乡之地置太平县,属壁州。天宝元年(742)八月,更壁州为始宁郡,更诺水县为通江县,更太平县为东巴县。乾元元年(758)更始宁郡复为壁州,五代前蜀和五代后蜀因之。

宋乾德四年(966)省东巴县入通江县;五年省广纳县入通江县。熙宁五年(1072)废壁州,省符阳、白石二县入通江县,属利州路巴州。宋末分通江县为上通江、下通江二县,皆属利州路巴州。

元至元二十年(1283)省上、下通江县入曾口县。至正四年(1344)复置通江县,属巴州,明因之。

清属保宁府,民国前期属嘉陵道。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时期,废通江县而置赤北、赤江、红江三县和苦草坝、洪口两特别区,并于通江城置川陕省。

民国24年(1935)春复置通江县,属第十五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属川北行署区达县专区。1968年起属达县地区。1993年成立巴中地区,属巴中地区。2000年12月,改巴中地区为巴中市,属巴中市,延续至今。

建置沿革分期表

商周(约前16世纪~前771)

属巴国地。《华阳国志》:“周武王伐纣,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倒戈。武王既克殷,以其守姬封于巴,爵之以子。”

春秋战国(前770~前221)

前期属巴之(古字:上漱下石国,后期属秦之巴郡。《华阳国志》:“宕渠盖为故(古字:上漱下石国,今有(古字:上漱下石城、卢城。”《清一统志》:“(古字:上漱下石城在渠县东北。”《寰宇记》:“故(古字:上漱下石国城在流江东北七十四里,古(古字:上漱下石国都也。”《蜀鉴》:战国后期,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前314)属巴郡,“封子通国为蜀侯,以陈北为相,置巴郡,以张若为蜀前国守,移秦民万家实之。”

秦(前221~前207)

属巴郡。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仍置巴郡。《史记·萧相国世家》:汉高祖元年(前206),“汉王引兵东定三秦”,萧何“以丞相留守巴蜀……使给军食”,曾据今县北140里得汉山以通饷道。

西汉(前206~24)

属巴郡宕渠县地。初承秦制,仍为巴郡。元封五年(前106),今县境之地属益州刺史部巴郡宕渠县。公元9年,王莽改益州刺史部为庸部,今县境之地仍属巴郡宕渠县。

东汉(25~220)

属巴西郡宣汉、汉昌二县。《后汉书》:永元间(89~104)分宕渠之东境置宣汉县(治今达县市),又分宕渠之北境置汉昌县(治今巴中县巴州镇),同属巴郡。《四川郡县志》:“后汉建安二十三年,蜀先主分巴西郡置宕渠郡,汉昌、宣汉二县隶之。寻省,二县还属巴西郡。”

三国(220~265)

仍属巴西郡宣汉、汉昌二县地。蜀汉章武元年(221),宣汉、汉昌二县属益州牧巴西郡。《华阳国志》宕渠郡下注:“后主延熙中复置宕渠郡,领宕渠、宣汉、汉昌三县。郡建九年省,郡辖之县又还巴西郡。”

西晋(265~316)

初属巴西郡汉昌县地。《四川郡县志》:“泰始二年分益州置梁州,巴西郡属梁州。”《华阳国志》宣汉县下注:“(宣汉县)与汉昌县同时置,蜀因之,晋初省,惠帝时复置。”《蜀水经》:“通江县,故汉昌县地也。蜀汉分置平州县,属巴郡。”又云:“宕水又西受龙溪,又西南入诺,诺水又西南经平州故城,为平州水,又西南经江口镇入巴。”

晋惠帝元康六年(296)后,为宕渠郡宣汉、汉昌二县地。《华阳国志》宕渠郡下注:“晋惠帝六年,复置宕渠郡,盖其后李特起义,其地归于李氏,宕渠郡实废。到永兴元年李雄称王成都,俱置百官,又复宕渠郡。”

东晋(317~420)

初属宕渠郡宣汉、汉昌二县地。《蜀录》:“李寿汉兴元年,即晋成帝咸康四年,复割巴郡之宕渠县属宕渠郡,寻省,以县属巴西郡。”

永和三年(347),桓温伐蜀灭“成汉”后,川蜀之地处于割据状态74年,今县境之地为北巴西郡之汉昌县、宕渠郡之宣汉县分辖。《四川郡县志》:“北巴西郡,晋末分巴西郡置,领阆中、汉昌二县地。”又云:“按(北巴西郡)所领之县与巴西郡同,知为侨郡无疑。”

南北朝(420~589)

刘宋时,今县境之地为益州北巴西郡汉昌县与梁州巴渠郡宣汉县分辖。《寰宇记》:“宋元嘉八年后,以此(巴西郡)郡立北巴西郡,宋末除北字。”《四川郡县志》:“宋文帝元嘉十六年改巴西、梓潼、宕渠三郡属益州,又于梁州增置巴渠郡、南安郡。”南齐继宋,分辖之郡县未变。

北魏正始(504~507)中,侨置其章郡、符阳县。

南朝梁普通元年(520)置遂宁郡(治今巴中县清江渡),又于郡治置始宁县。

西魏又置诺水县、白石县。

其章郡、符阳县,始置。《寰宇记》:“后魏正始中置其章郡,领符阳县,以无人户寄理渠州。”

北周天和五年(570),移其章郡治及符阳县治于今县西北28公里之涪阳坝。

诺水县,始置,治今诺江镇。《旧唐书》:“西魏大统中分始宁置诺水县。”《寰宇记》:“后魏分始宁置诺水县,因县南诺水为名。”

白石县,始置,治今县文胜乡白石寺村。《寰宇记》:“魏废帝于今县西南十五里立白石县,因界内白石川为名,属其章郡。”《四川郡县志》:“其章郡领符阳、白石二县。”

隋(581~618)

仍置符阳、诺水、白石三县。其章郡,初仍置,开皇三年(583)废,郡领之县属集州。《隋志》:符阳县“旧置其章郡,开皇初废”。符阳县,仍置。《寰宇记》:“隋开皇罢(其章)郡,以县属集州。

大业二年废集州,以县属巴州,三年属清化郡。”《隋志》:“清化郡领符阳县。”诺水县,开皇三年省入始宁县。《清一统志》:诺水县“隋为巴州始宁县地”。嘉庆《四川通志》:“梁为始宁县地,西魏分置诺水,属遂宁郡。隋开皇三年仍省入始宁。”白石县,仍置。《寰宇记》:“属其章郡。隋开皇三年罢郡,以县属集州。大业二年废集州,以县属巴州(清化郡)。”《四川郡县志》:“隋大业三年改巴州为清化郡。”《隋志》:清化郡白石县有文山。在今县东北文胜乡境内。

唐(618~907)

置壁州,领五县。壁州,始置。治今诺江镇。《旧唐书》:“武德八年分巴州始宁县改置壁州,并复置诺水县。又割集州之符阳、白石二县来属。贞观元年废万州,割广纳来属。八年复以符阳属集州。”《寰宇记》:壁州“以(诺水)县西一里壁山为名。”道光志:“今县治,即州故址,治枕巴江。”“属山南西道,领诺水、符阳、白石、广纳、太平(巴东)五县。”始宁郡,改置。

天宝元年(742)改名始宁郡,乾元元年(758)复为壁州。诺水县,复置。治今诺江镇。武德三年(620)复置,属万州,七年省入巴州始宁县。《旧唐书》:“武德八年分巴州始宁之东境置壁州及诺水县,今州所治。”广纳县,始置。《旧唐书》:“武德三年割始宁、归仁二县地置,属万州,以广纳溪为名。”

贞观元年(627)废万州,割广纳属壁州。《寰宇记》:广纳县“在(壁)州南五十里”,“平州水北自通江县界来,南流经县理西与广纳溪水合”。“唐武德二年析二县(始宁、归仁)之地置广纳县。宝历元年并入白石、诺水(时为通江)二县,废县为乡,大中初复置。”《读史方舆纪要》:“广纳城在(通江)县南六十里。”道光志:“废广纳县治,在县南广纳场。”白石县,仍置,属壁州。《旧唐书》:“后魏置,以白石水为名,武德初属巴州,又改属集州,八年还壁州。”《寰宇记》:“唐武德七年自魏所置县移于今县东南一里,属集州。八年改属壁州。证圣元年又移于今理。”道光志:“县百里有旧白石古城(大梁城),周遭石壁,可容万人,四隅石门亭址俱存,有淳熙间题咏,下为白石寺。”太平县,始置。治今县东洪口乡永安坝村。《旧唐书》:“开元二十三年六月置太平县。天宝元年八月十四日改为巴东县。”《寰宇记》:“在(壁)州东一百四十里。开元二十三年,壁州三县耆老状论太平、曲水、王福村界东南联通州,向为浮游所集,州县不便理,请置邑以抚之,由是敕置太平县,因取彼太平川为名。”《方舆纪要》:“唐开元二十三年,析始宁县地置太平县,属壁州。天宝初,改为东巴县。”巴东县(东巴县),天宝元年(742)由太平县改置,属壁州,治同太平县。《寰宇记》:“以处巴江之东为名。”《清一统志》:“按《旧唐书》、《寰宇记》皆作巴东,《新唐书》作东巴,……疑讹。”道光志:“废县先名东巴,后名巴东。”符阳县,仍置,治今县西北涪阳场。《舆地广记》、《方舆纪要》、道光志皆谓:武德元年(618)属集州,八年属壁州,贞观八年(634)还属集州,长安三年(703)又属壁州,景云二年(711)又属集州,永泰元年(765)又还属壁州。通江县,改置。州、郡治。初属始宁郡,乾元元年(758)属壁州,治今诺江镇。《舆地广记》、嘉庆《四川通志》:“武德八年分始宁置诺水县,仍于县置壁州,天宝元年改县日通江,改州日始宁郡。”《寰宇记》:“以邑枕巴江故为通江。”

五代(907~960)

仍置壁州,领五县。壁州,仍置,治同前。道光志引《五代史》:“壁州先隶于蜀,后入于晋。”通江县,仍置。州治,治同前。符阳县,仍置,治同前。白石县,仍置,治同前。广纳县,仍置,治同前。巴东县,仍置,治同前。通明院,始置。《四川政区沿革与治地今释》:“五代蜀置。为催科赋税之地,今万源县东南旧院公社(旧名旧院坝)。”“初属达州,后改属壁州。”

北宋(960~1127)

仍置壁州,初隶峡西路,再属川峡路,后属利州路。初领五县,后领三县,宋熙宁五年(1072)废州为县。壁州,初仍置。咸平四年(1001)属利州路,治今诺江镇。《宋史·地理志》:熙宁五年(1072)废集州,又废壁州,以其县隶巴州。通江县,仍置。熙宁五年废壁州后属巴州,治同前。道光志:“乾德四年省巴东县入通江县,五年省广纳县入通江。”《宋史·地理志》:通江县,“熙宁五年废壁州,有符阳、白石二县入焉。”符阳县,初仍置。属壁州,治同前。《舆地广记》:“宋熙宁五年省入通江县。”白石县,初仍置。属壁州。《舆地广记》:“熙宁五年省入通江县。”广纳县,初仍置。属壁州,治同前。道光志:“乾德五年并入通江县。”《元丰九域志》记为“乾德四年省”。东巴县,初仍置。属壁州,治同前。道光志:“乾德四年并入通江县。”

南宋(1127~1279)



初仍置通江县,又置符阳军以扼金兵。

南宋末析置上通江、下通江二县,并筑得汉城以抵抗蒙古骑兵。通江县,初仍置。属巴州,治同前。上通江县,南宋末析通江县地置,属巴州。治今诺江镇。《元史·地理志》:宋领“上通江县、下通江县”。下通江县,南宋末析通江县地置,属巴州。治今县东北永安乡县坝村(旧名赵口坪,又名赵公坪)。符阳军,始置。宋何炎寅《安公祠记》:“绍兴元年金兵寇粱洋,朝论以县为唇齿之帮,改置符阳军,未几复为县。”道光志:“符阳军在治西北八十里,宋人筑以扼金兵者也。”得汉城,军寨,淳祐九年(1249)筑。在今县北永安乡得汉城村。城壁有石刻:“宋淳祐己酉季冬,大使余学士(玠)亲临得汉山,视其形势”,授都统张实“躬率将士,因险形垒”,“储粮建邑,为恢复旧疆之规”。《元史·杨文安传》:“至元元年宋都统张实引兵攻蟠龙,大战,喜潜师宵遁,出得汉城。”

元(1271~1368)

初仍置上、下通江县,属利州路巴州。至元十四年(1277)属广元路巴州,二十年省。至正四年(1344)复置通江县。上通江县,初仍置,属巴州,治今诺江镇。《元史·地理志》:“元至元二十年,并上、下通江二县入曾口。”下通江县,初仍置,属巴州,治同前。嘉庆《四川通志》:“元至元二十年,上、下通江县皆并入曾口县。”通江县,复置,治同下通江县。《明史·地理志》:“通江,元至正四年置,属(保宁)府。”嘉庆《四川通志》:“至正四年复置通江县,属巴州。”新德州,移置。道光志:“至元二年,新德州土官向良内附,令移戍通江,二十八年废新德州。”又云:“至元二十九年废新德州。”《元史·地理志》:“至元十三年升保宁府。二十年罢元帅府改保宁路。初领新德、小宁二州,后并入阆中县。”

明(1368~1644)

仍置通江县。初属保宁府,后属巴州。明末张献忠大西政权仍旧。通江县,仍置,治今诺江镇。《明史·地理志》:“通江,(巴)州东少北。元至正四年置,属(保宁)府,正德九年改属(巴)州。旧址在赵口坪,洪武中徙于今治(今诺江镇)。”道光志:“元至正四年复置通江县,属巴州,明因之。”正德四年(1509)因避鄢蓝农民起义军,曾移治得汉城,七年还治今诺江镇。

清(1644~1911)

仍置通江县,属保宁府。通江县,仍置,治今诺江镇。《清一统志》:“国朝改属保宁府。”《四川郡县志》:“编户五里:麻巴、新昌、长宁、安仁、南丰(山)。各十甲。”道光志:“嘉庆三年,白莲教遍及通江之麻巴寨、方山坪、楼子庙,县治迁县北安缉寨(得汉城),嘉庆十三年仍回旧址。”

中华民国前期(1912~1932.12.17)

仍置通江县,治今诺江镇。民国元年(1912)直隶省府,2年属川北道,3年属嘉陵道。17年裁道,直属四川省。21年底,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入川进县境,民国通江县政府迁避南充。其间,民国7~10年,县为四川靖国军石青阳的驻防区域,民国11~21年底,县为陆军二十一师(民国15年后改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田颂尧的驻防区域。

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时期(1932.12.18~1935.2)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2年(1932)12月18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入川进占县北两河口,26日占领通江城,29日成立川陕省临时革命委员会。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3年2月,于通江城成立中共川陕省委和川陕省苏维埃政府。自此,中国共产党和红四方面军以原通江县为中心和依托之地,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大区域。

川陕省,治今诺江镇。在旧通江县地置赤江、赤北、红江三直辖县和苦草坝、洪口两直辖特别区,并曾置赤中市。赤北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2年12月18日红军建立两河口乡苏维埃政府后,旋即建立赤北县,是红军入川建立的第一个县级政权,治泥溪场。赤江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3年1月上旬置。初治毛浴镇,曾移治通江城,复移治毛浴镇。红江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3年1月上旬置。初治涪阳坝,后移治新场坝,再移治平溪坝。苦草坝特别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3年2月上旬置。为川陕省后勤中心。西部得汉城有造币厂、财委会、工农银行保管科(即金库);东部罗坪有方面军兵工厂;苦草坝街上有被服厂、纺纱厂、织布厂、染布厂、草鞋厂、斗笠厂、粮库。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曾长驻于此。洪口特别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3年2月下旬置。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曾驻此。以上三县两特区皆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5年(1935)2月红军撤离后省。赤中市,治通江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2年12月下旬红军占领通江城后设置,为川陕省临时革命委员会直辖,次年3月省苏维埃政府成立而省。

中华民国后期(1935.3~1949.9.30)

复置通江县。民国24年(1935)3月,红四方面军撤离川陕革命根据地,民国通江县政府迁回通江城,复置通江县,治今诺江镇。属第十五行政督察区(治今达县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10.1~至今)

仍置通江县,治今诺江镇。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于同年12月27日解放,旋即废民国县政府。1950年1月成立县人民政府,属川北行署达县专区。

1954年,四川省通江县碑坝区划归陕西省南郑县。

1968年,属达县地区。

1993年10月,通江、南江、巴中、平昌四县从达县地区分离出来,成立巴中地区,属巴中地区。

2000年12月,改巴中地区为巴中市,属巴中市,延续至今。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