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者:敬亭樵夫庄严肃穆的气氛下,人们静静地围着刘文治老人的灵柩走着,向刘文治老人告别。躺在灵柩中的刘文治老人,面色安详,身上覆盖着旗帜。这位老人好像睡着了,人们都不想打扰她,连呼吸的声音都很低很低,人们迈的步子也很慢很慢,他们都想多陪伴老人...
作者:敬亭樵夫
庄严肃穆的气氛下,人们静静地围着刘文治老人的灵柩走着,向刘文治老人告别。躺在灵柩中的刘文治老人,面色安详,身上覆盖着旗帜。这位老人好像睡着了,人们都不想打扰她,连呼吸的声音都很低很低,人们迈的步子也很慢很慢,他们都想多陪伴老人一会,哪怕多几秒钟也好。
灵堂正中间,挂着一幅黑底白字的挽联:万里长征枪林弹雨垂青史,红军精神鞠躬尽瘁传后人,是老人一生的真实写照。灵堂正前方,黄色和白色的菊花,簇拥着刘文治老人的遗像。
灵堂两侧,摆放着重庆各个部门敬献的花圈,四川通江县的有关单位和许多市民,也敬献了花圈。
刘文治1912年出生于四川省通江县一个贫苦农村家庭,1912年正是清王朝气数已尽之时,很多活不下去的农民纷纷揭竿而起。战乱年代,广大农民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刘文治的家庭也不例外,过着有上顿没下顿的日子。
为了给下面的4个弟弟妹妹节约一点口粮,刘文治十几岁就到别人家做童养媳,挑水、浇粪、砍柴、打稻谷,刘文治干的是和成年男人一样的活。艰苦的生活,培养了刘文治吃苦耐劳的精神,磨练了刘文治顽强的毅力。
如果没有红军的到来,刘文治或许就会一辈子做农民,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养儿育女,终老死去。
1932年,在刘文治20岁那年,一天,村里突然来了一群军人。一开始,村里所有人都吓得往山里跑,刘文治也跟着往山上跑。但是慢慢的,村里人发现,这群军人和之前其他的军人不一样,他们看上去很正派,他们不会抢村民东西,还会帮村民砍柴挑水,买粮食会付钱。慢慢地,村民和这群军人开始融洽相处了。
刘文治在和这群军人相处的日子里,感受到了一股从未感受到的温暖。她的心中渐渐升腾起一种对军人的敬仰之情,心中对军旅生涯的向往也越来越热烈。
她瞒着家人悄悄报名参军了。她也要像这群军人一样,去帮助天下千千万万,像她这样苦难的同胞。
红军对刘文治的到来非常欢迎,把她编入妇女排,但由于女红军少,上级又把宣传并发展女红军的任务交给刘文治。刘文治工作起来也非常积极,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对红军的认识,在广大群众中宣传红军爱民助民的政策。在她的影响和带领下,短短两年时间,当地的妇女排就扩展到80人。
正当刘文治把工作干得风风火火之时,1935年,红军遭遇失败,被迫进行长征。刘文治所在的部队也加入了长征的队伍,正是在长征的路上,刘文治谱写了很多传奇的故事。
长征刚开始的时候,虽然刘文治并不理解长征的意义,但她有个想法,跟着红军走就会有希望,所以她带走了体弱多病的三弟,年仅13岁的刘文学。出于对弟弟的责任,长征的路上每天再累,刘文治都会想办法给弟弟弄点吃的。就这样,身体瘦弱、在路上还经常发病的刘文学,在姐姐的照料下,竟然走完了长征,成为传奇。
在进草地之前,也许是老天开眼,队伍撞见了一座盐山。从小学会做饭做菜的她,知道盐的重要性。由于行军匆忙,刘文治只得挖一块盐放在包里,便匆匆赶路了。
没有盐人就没有力气,在缺乏食物的长征路上,盐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刘文治没有把盐块分给大家,怕大家在饿极的时候,一餐就把盐块吃完了。而是每次在煮野草汤的时候,用刀片刮一点盐粉到锅里,让大家每天都能补充到盐分。
就这样,刘文治带领的80人的妇女排只有两人牺牲,这在减员严重的路上是非常罕见的。这是她创造的传奇之二。
在翻越雪山的时候,妇女排里有一个女战士叫张文,体质很弱,在爬山的过程中,走着走着就摔倒在雪地里,而刘文治一次次凭着顽强的毅力把张文扶起来。
爬过高山的人都清楚,在空气稀薄的高山上,消耗自己的体力去救另外一个人是非常困难和危险的,往往会让自己体力耗尽而威胁生命。
到了后面,张文实在是走不动了,刘文治二话没说,便把张文身上所有的行李都背到自己身上,还叫来另外一个干部一起扶张文走。
就这样,同样是两个瘦弱、饥饿、寒冷的干部,凭着对战士的一腔热血,硬生生地把张文拉到了山顶。
到了山顶后,狂风大作,雪花飘飘,战士们都累到了极限,大家都想坐下来休息一下。但是刘文治知道这样做很危险,她要求大家赶快下山,不得停留。
就这样,妇女排所有战士在刘文治的指挥下,连滑带溜全部下了雪山,无人滞留山顶。这是传奇之三。
多年以后,成为上将夫人的张文,念念不忘刘文治和另一名干部的舍死相助,她说:“没有刘文治她们的帮助,我是翻不了雪山的,我对她俩感念终生!”
刘文治在长征的路上,还曾救过一个小伙子,名叫谢长远。救完之后,大家都没有多想,便忙着各自赶路去了。甚至刘文治和谢长远后来,都渐渐模糊了对方的样子,但也许是冥冥之中的缘分,让他们在长征胜利后再次相遇。
长征结束后,红军在甘肃进行休整,刘文治和妇女排战士,被安排到甘肃的一个服装厂工作。巧合的是,谢长远被安排当这个服装厂的领导,而且还配了一个警卫员。
当时刘文治和这个警卫员,同时看中一间干净的房子,两人为争这间房子争论起来。谢长远知道后,大方地把房子让给了妇女排,并批评了警卫员。这让刘文治心中对谢长远生起了好感,爱情的种子在悄悄地发芽。
后面两人在工作交流中,才回忆起在长征路上相助的往事,两人萌生了爱情。这是她的传奇之四。
1937年,在战友们的见证下,谢长远和刘文治终于走到了一起。虽然条件很艰苦,但他们过得很幸福,陆续生了4个儿女。
1989年,谢长远因病离世。2012年,刘文治老人100岁的时候,她向子女们提出了重回延安的愿望。在儿孙的帮助下,刘文治终于踏上了延安的土地。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