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通江县:开创百姓富生态美新未来

时间:2022-09-22 18:27:36 | 浏览:2400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苦干实干,旧貌换新颜。今年初,省政府发布通知,同意通江等31个县(市)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标志着通江告别贫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苦干实干,旧貌换新颜。今年初,省政府发布通知,同意通江等31个县(市)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标志着通江告别贫困,老区迈步奔向全面小康。

80多年前,红四方面军从通江县两河口镇入川,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为了过上好日子,总人口不足23万人的通江,有近5万人参加红军,孕育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

作为革命老区巴中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县区之一,近年来,通江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奋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一区三地”通江新未来,实现了连战连胜、再战再捷。

千年期盼,一朝圆梦。通江全县贫困率下降到2019年底的0.2%,157个贫困村全部达到了脱贫摘帽标准。

基础设施建设奠定脱贫基础

通江位于四川盆地的“盆沿”向秦巴山区过渡地带,地形复杂、山高坡陡,横亘绵延的高山深谷,曾经束缚了通江儿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欠账多,是制约通江脱贫步伐的突出短板。

通江县委、县政府深知,要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艰巨的任务在农村,突出的短板是群众“最后一公里”出行不畅。

要致富,先修路。通江县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脱贫攻坚战打响后,通江县整合涉农资金,多元化投入,不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全县开展了交通大会战,打通了“大动脉”,畅通了“内循环”和“毛细血管”,实现了以高速公路、国省道为骨架,县乡村等道路为主体的县域交通网,有力助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截至目前,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了6573公里。

4月26日,俯瞰巴中市通江县璧山森林公园的旅游盘山公路。

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催生了一条条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据不完全统计,通江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带动贫困群众约3.2万户11万余人次,带动增收5.69亿元;带动农业产业发展186.4万亩,200余个村发展乡村旅游。

为解决山区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通江县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攻坚决战行动,新改建农村供水工程2964处,全县所有农村贫困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得到解决。

家住沙坪乡刘家营村3社的“吊脚户”秦显礼,一遇刮风下雨家里就会停电。脱贫攻坚以来,国网通江县供电公司投资4.6万元,新建0.2千伏低压线路2.15公里,组立电杆6基,让他家用上了明亮的安全电、放心电,完成了秦显礼的“光亮”心愿。

“生活在生存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发、通水通路通电成本高的地方,很难实现就地脱贫,必须实施易地搬迁,改变‘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发展困境。”通江县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通江把农户安全住房问题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统筹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危旧房改造、土地增减挂钩、地质灾害搬迁等项目,共实施了易地搬迁13201户46131人。

在具体实施中,通江县根据特殊的地形地貌、贫困人口分布和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初步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易地扶贫搬迁路子,同时在搬迁点周围配套产业和公共设施,解决好搬得出、稳得住和能致富的问题。

“三保障”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

通江的贫困体现在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短板上。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这“三保障”,与“不愁吃、不愁穿”一起,构成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

4月22日,小雨飘洒,在通江县诺江镇城北村,村民杜继尧在村道上清扫着落叶,“村里提供了公益岗位,每月有300元补贴。”据了解,通江县为解决贫困户就业,创新开发了5117个公益性扶贫岗位,增加老百姓的收入。

近年来,通江县苦干实干,创新创造,咬定底线任务,千方百计增加百姓收入,重点解决“两不愁、三保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全面补齐“短板”,提高脱贫攻坚质量,提升群众满意度和社会认可度。

通江县至诚镇柏溪村第一书记闫荣钟说,以前村民看病要到县上医院去,一去一回要两个多小时,现在村级修了95平方米村级卫生室,配备了医生,看病只需 10分钟不到的路程。

在医疗方面,通江县针对山区山高路远的实际情况,结合乡镇卫生院实施标准化改造,村村建起了卫生站,实现了医疗全覆盖。

4月11日,村民在巴中市通江县烟溪乡龙虎山茶场采茶。

诺水河镇白云村村民赵心云住上了新房,圆了多年的心愿。他家的老房子在山顶上,修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年久失修,十分破旧,喝水靠天下雨,孙女读书也要走很远的路程才能到达学校。2018年7月,赵心云全家住进了129平方米的天井坝村易地扶贫搬迁点,孙女也在周围学校上了学。

同时,通江县围绕公共配套优服务,按照乡乡达标、村村达标、项项达标的要求,全面推进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中心小学、中心卫生院建设及贫困村村文化室、村卫生室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49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中心小学、中心卫生院建设全面达标,157个贫困村村文化室、村卫生室100%达标,使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聚焦深度贫困勇啃“硬骨头”

实现全面小康,要勇啃“硬骨头”。通江县委、县政府认为,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就必须以内生动力为支点、产业扶贫为支撑、对口扶贫为动力、驻村帮扶为保障,确保按时打赢。

以内生动力为支点,激发脱贫潜能。诺水河镇柳林村村民李国芝,妻子残疾,孩子读书,两位年近八旬的老人要赡养,家庭负担重。为了摘掉“贫困帽”,他在自家墙壁上写下:“宁愿苦战,不愿苦熬!”8个字,栽植青花椒、中药材,喂羊养猪,下地耕种,起早贪黑,提前一年甩掉了贫困的“帽子”。

以产业扶贫为支撑,深挖资源禀赋。在通江县陈河乡陈家坝村,村民正忙着管护种植的段木银耳。“生态种植,可以卖个好价钱。”村民涂代军是银耳种植户,今年种了4000袋菌种,比去年增加了500袋。通江银耳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但以前只是卖银耳初级产品。为此,通江县提出“银耳产业倍增计划”,扩大银耳种植规模和产量,延长产业链条。在购买菌种、保险方面给予补助,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今年,通江银耳(食用菌)产业重点乡(镇)由去年的23个增加到了30个,银耳标准菌种用量146万袋(瓶),比去年增长35.2%。为延伸通江银耳产业链,通江县裕德源润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通江银耳做成了银耳面膜,市场青睐度较高。瞄准市场,隐藏的优质资源就能转化为脱贫的新路子;开阔思路,贫瘠的土地也能收获致富的希望。从种植业延伸产业链,从小商品生产到大项目引进,通江县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策”的原则,精准布下一颗颗特色产业的棋子。

4月12日,在巴中市通江县,主播在线上介绍当地农特产品。

以对口扶贫为动力,激活“造血”功能。随着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深入推进,浙江省遂昌县牵手通江县,在通江大力实施电商扶贫。4月12日,通江县与直播平台合作,开展“抗疫助农双县长直播代言”助农直播活动,通江县委县政府负责人走进“双县长直播现场”,精彩的直播赢得网友的点赞,两小时的直播吸引了21万余名网友观看,共销售银耳、土鸡、腊肉香肠等共计8000单,销售额45万余元。

以驻村帮扶为保障,构建长效机制。李洪斌是通江县医保局派驻春在镇石板店村第一书记,开展驻村帮扶后,李洪斌在走访贫困户时,真正懂得了什么是责任。从晨曦初上到太阳落山,李洪斌一家家地走,一户户地帮他们解决难题,乡亲们把他看作了亲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李洪斌为村民当起了代购员。李洪斌说:“村民有大小事情都爱找我,这是一种亲人般的信任。”如今,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青花椒等特色产业,村民过上了幸福生活。

在通江县,34名县级负责人任脱贫攻坚战区指挥长、525个驻村工作队奋战在脱贫一线。通过绩效管理,形成了驻村干部争着干、抢着干、比着干的浓厚氛围,打造出一支支“不走的工作队”。

当前,通江县干部群众正以苦干实干,创新创造,向贫困发起总攻,确保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来源:新华号 四川通江

相关资讯

《人工智能和6G与元宇宙:基本原理、挑战和未来研究趋势》综述

来源:专知【新智元导读】爱尔兰东南理工大学发表最新《人工智能和6G与元宇宙:基本原理、挑战和未来研究趋势》综述,39页PDF涵盖263篇文献。自从Facebook被重新命名为Meta之后,关于什么是元宇宙(Metaverse),它是如何工作

蓬江公示未来三年79个旧改项目,看在你家附近吗?

日前,江门市蓬江区公示《蓬江区“三旧”改造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建设项目计划。公示内容显示,2020年至2022年,江门市蓬江区共有79个旧改项目,主要分布在棠下镇、荷塘镇、杜阮镇、环市街、潮连街、白沙街,总面积达4847亩。

聚焦芗城两会展望未来五年向GDP千亿大关迈进

闽南网12月8日(闽南网记者 梁政 通讯员 芗城宣 文/图)12月8日上午,漳州市芗城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芗城区政府代理区长何才成作芗城区政府工作报告。经济总量近8。报告作了过去五年工作回顾:五年的奋斗拼搏,塚合实力持续增强。

未来3年,株洲田心片区将实施20个城市更新项目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6月13日讯(文/视频 全媒体记者 杨洁规 通讯员 谭洪汀)株洲市石峰区田心片区升级改造,是株洲打响城市更新的第一仗。 三湘都市报记者今日从株洲市石峰区获悉,根据市规委会审批通过的《田心轨道科技城城市更新项目近期实施

释放生态红利 为未来铺路——走进荥经,探访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入口社区建设(三)

荥经县龙苍沟黑石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从2017年1月试点工作至今已历时5年多,作为试点区域的荥经县也一路跟随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推进的步伐,实现了转型发展的蜕变。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的生态文明论坛开幕式上,成功被授予“绿水

友情链接

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妈妈知道币圈惠普电脑评测网韶关新闻资讯网易经风水大师网php编程知识今日日照缅甸翡翠网天堂寨旅游攻略python编程教学网梅里雪山旅游网潘玮柏歌迷网光伏发电资讯网瓷砖建材网宁德新闻资讯网温哥华旅游攻略象鼻山旅游攻略
巴中今日新闻网-巴中新区最新消息、巴中经开区最新消息、巴中天气预报、巴中麻辣社区最新消息、巴中特产水果、巴中特产小吃、巴中房价走势、巴中旅游攻略、巴中麻辣论坛、巴中经开区湿地公园最新消息、巴中兴文新区最新消息。
巴中今日新闻网 39977.cn ©2022-2028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