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2 18:20:12 | 浏览:359
视觉通江
上周,小编为大伙儿们带来了
改革开放40年来
通江道路交通、医疗卫生事业发生的变化
今天,让我们继续跟随记者的镜头一起来了解
40年来,我县城市建设发生的巨变
城市旧貌换新颜
改革开放40年,城市旧貌换新颜
通过40年来的不断努力
通江县城的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也愈加完善
人们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站在壁山森林运动公园眺望通江县城
可以看到,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一派繁华景象
而40年前,这只是一排排低矮的平房
和几条狭窄的街道......
1978年,通江全景
市民 景元孝
过去从东门桥到西门桥路也很窄,也不像现在这么整齐,房屋店面都是很小的,房屋4层楼以上的都没有,都是些小平房,还有瓦房,现在全都是高楼大厦。40年前县城就像现在大的乡镇差不多,没有什么公交车,街上稀稀拉拉几个人,北门的路和西门的路过去都是荒坡,没有什么店面和路面。
曾经的书院街
90年代的文庙街
曾经的西门大桥
曾经的南门大桥
在20世纪70年代末,通江县城区域东起孟家山、蹇家山,西至千佛岩,跨诺水至壁山麓,北起炮台山、观音崖,南至南寺沟,沿河下至罐子潭,方圆2平方公里,以东门溪为界,以西称老城,以东称 “新城”,至20世纪80年代末,通江县城逐渐发展成为3路10街4巷的山区小城市。
1988年,通江全景
改革开放40年
通江县城建设实现了跨越发展
从最初的泥土碎石街道
到后来的水泥马路、彩色地砖
再到现在柏油马路、大理石街面
通江城市建设一路驶向快车道
站在老城区
鳞次栉比的高楼,夜晚闪烁的霓虹
都让人置身于现代化的怀抱之中
虽然城市变得越来越现代化
但我县老城区的改造提升工程一刻也没有停歇
⇣⇣⇣
环城南路
壁州大道
县住建局副局长 杨国华
我们通过PPP、棚改等方式投资120余亿元,建成壁山公园、文庙街、轿房沟步行街,完成老城道路柔化和滨河路改造。壁州大道、环城南路、西门大桥至南寺沟段春节前可建成通车,西门片区改造有序推进,东门广场春节前可建成主体。改造城市棚户区39600套,344万平方米。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供水供气保障明显提升,日供水供气能力稳定达3万吨、20万方,城区自来水、天然气覆盖达到95%、90%。
在对老城区提升改造的同时
我县还着力加强新区建设
引导老城区人口向新区有序转移
资金向新区加快流动
有效拉大了城市框架,提升城市品质
高明新区成立于2011年,辖6个村社区,4万人,幅员面积25平方公里,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
近年来
随着石牛广场、24米大道、洪峰写字楼
和滨河大道等重点工程相继全面完工
超前外国语学校、高明职业中学
银耳博物馆、县法院等项目的全面投入使用
高明新区的城市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当地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地改善
曾经 的“菜地”已逐步形成现代化的城市新区
高明新区成立以来,共实施各类项目38个,完成投资150亿元,其中政府性投资60亿元,社会投资90亿元,2018年更是实施了9个市县重点项目,总投资30亿元。在未来的2——3年内,高明新区将力争建成山水生态型、休闲度假型、旅游服务型的未来现代城市新区。
高明新区管委会主任 王勇
新区成立以来,我们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三大组团齐头并进,其中石牛组团业态初步形成,周子坪组团产业加快发展,高明建设如火如荼,2018年我们实施环高明湖经济带、置信剑桥城、高速路下穿等各类市县重点项目9个,总投资30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5亿元。正在建设的是环高明湖经济带3P项目,含2个公园、15条路,和置信剑桥城,高明城市综合体建设项目,整个项目预计2019年底全面完工。
作为我县的城市新区
土地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高明新区
将力争在5年后建设成
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城市总人口15万人的
川东北的旅游集散地
40年来,通江的城市建成区面积
从1978年的2平方公里
发展到2018年的13.5平方公里,增长了7倍
县城常住人口也从40年前的2万余人
发展到现在的14.6万余人
在未来,通江城还将建设成为
占地30平方公里,城市常住人口30万人的
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全国生态旅游基地和全国红色旅游目的地
40年筑梦前行,40年砥砺奋进
改革开放40年来
通江儿女用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
让通江的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后,通江儿女将依旧满怀豪情
沿着改革开放的道路,继续奋进,再创辉煌!
视觉通江
秦巴美好江山,携手与您共创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