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1 22:51:52 | 浏览:734
巴州区区长杨波接受记者采访
四川新闻网巴中1月9日讯(巴中新闻网 陈连波 记者 余开洋 摄影报道)2017年,要确保巴州区脱贫摘帽,面临的形势任务不容小觑,将如何扎实做好精准脱贫工作,如期完成脱贫摘帽的任务?未来五年,巴州区将如何紧扣产业培育,厚植发展优势,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转型跨越、后发赶超”?
1月8日下午,巴中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巴中市人大代表、巴州区人民政府区长杨波接受四川新闻网·巴中新闻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五年,巴州区将按照市委“决胜脱贫攻坚,建设‘五彩巴中’”部署,以脱贫攻坚为统揽,以绿色发展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城乡统筹为路径,加快建成绿色经济大区、现代服务业强区、农村改革示范区和脱贫攻坚先行区,奋力谱写巴州绿色崛起、率先小康的新篇章。
2017年巴州区脱贫摘帽,形势不容小觑
“2017年,巴州区实现脱贫摘帽,要完成65个贫困村退出、33419人脱贫,把贫困发生率降低到3%以内。要实现这一既定目标,我们面临的严峻形势不容小觑。”1月6日,巴中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7年,要确保巴州区脱贫摘帽”,对此,巴州区区长杨波感到压力颇大。
过去三年,巴州区实施了16个乡镇221个村连片扶贫开发,完成整村推进项目16个,培育脱贫增收产业15万亩,配套建设农村廉租房800余套,减少贫困人口4.3万人,农村绝对贫困发生率从16%下降到8.6%。
“过去的成绩值得珍惜,未来的目标催人奋进。但目前,我们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杨波对四川新闻网记者表示,“一是贫困面宽量大。目前,全区贫困村还有78个,贫困人口41377人,分布全区29个乡镇(办事处),涉及372个村。二是致贫原因复杂。因病因灾等致贫因素相互交织、多维叠加,脱贫任务涉及教育、卫生、交通、水利等20多个部门,行业领域跨度大,密切协作要求高。三是稳定脱贫压力较大。因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加之,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较弱等影响,巩固达标、稳定脱贫的压力较大。”
重点打好“三大战役”,确保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举全区之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面对艰巨的目标任务和严峻的形势,杨波表示,下一步,巴州区将按照“一本账、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的要求,统筹贫困户与非贫困户、贫困村与非贫困村、保基本与奔小康,聚焦“三达标”和“双七有”,全力对标补短板,积极创建“四好村”,在深入实施“五个一批”行动计划和“1+6”扶贫工程的同时,重点打好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建设、脱贫产业发展等三大战役,确保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打响易地扶贫搬迁当头炮。按照“三年任务两年完成,两年任务一年开工”的总体部署,以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安置为辅,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2017年,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6690户22210人,同步搬迁非贫困户7003户24511人。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建立健全就业、就医、就学和社会保障、社区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中心村连片发展主导产业和小组团发展主导产业,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推动产业就业双促进。积极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发展产供直销,鼓励采取订单帮扶,推行“龙头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专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模式,大力发展道地巴药、乡村旅游、森林康养、农村电商等脱贫产业。大力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加大公益性岗位向贫困人口倾斜力度,就地转移贫困人口就业,贫困户年人均增收20%以上。
坚持脱贫奔康三统筹。统筹贫困户与非贫困户。加大财政支农力度,用好用活信贷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扶贫小额信贷基金,集中发展道地巴药等脱贫产业,促进贫困户与非贫困户均衡发展、持续增收。统筹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坚持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为重点,分年分片推进连片扶贫开发。统筹保基本与奔小康。建立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项目库,分村建立项目清单,集中实施“双七有”项目,着力补齐短板。到2020年,所有行政村“四好村”创建达标,建成市级“四好村”274个、省级“四好村”234个。
紧扣产业培育,厚植发展优势
巴中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未来五年,巴中市将着力做强产业支撑,全力推进绿色价值再造,坚持全域全景全产业链、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加快构建三产联动的绿色产业体系。对此,杨波表示,未来五年,巴州区将紧扣产业培育,厚植发展优势,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巴州区历史以来素为川北重镇,交通要冲,如今更是巴中市以‘148’为骨架的“空铁公”立体交通体的中心枢纽。同时,巴州区农业、文化、旅游等特色资源丰富,产业发展基础优势明显。”杨波介绍道,巴州区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区位优势,在承接周边产业梯度转移、承接发达地区经济幅射中,显性和潜在优势十分明显。“我们将充分利用和放大这些比较优势,坚持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一产接二连三’,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在农业上,重点发展道地巴药、有机果蔬、优质粮油、生态畜禽,围绕基地建设、精深加工、仓储物流、品牌创建,全链打造巴药产业。到2018年,培育新型经营主体1800家,特色产业基地面积达到80万亩,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覆盖面达到100%。在工业上,重点建设巴州工业园、小微企业创业园,大力发展生物医药、机械电子、食品饮料等三大主导产业,到2021年,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在服务业上,重点培育森林康养、乡村旅游、商贸物流等业态,加快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着力构建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格局。到2021年,全区各类森林康养产品将达到30个,知名森林康养品牌不少于10个,养老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90%以上乡镇和60%以上农村社区。
“秦地无闲草,巴山多仙药。”山好水好药材好,地处中国地理、气候南北分界线上的巴中素有“秦巴山区天然药库”的美誉。“道地药乡·康养巴州”则是巴中市巴州区一块金字招牌,巴药产业更是巴州的重点支柱产业。近年来,巴州区抢抓全省加快建设现代农业“10
7月28日,巴州区召开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区委副书记吕国梁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在思想认识上再提升,以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状态,对标考核体系、逐项对照补短,确保巴州
巴州微视界 五年、十年、十五年……时间逐步向前推进,城市在不断变迁,你记忆中的巴州区是什么样子?为全面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巴中的发展变化近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巴中市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图片展,在巴人广场展出,照片见证了一
#干部任前公示#巴区委组公示〔2022〕3号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四川省党政领导干部任职管理办法》《巴州区区属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办法》的规定,为进一步减少用人失察失误,把干部选好选准,现将魏雄平等同志拟任职情况公示如下:魏雄平
8月21日上午,临海市委十四届十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全会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和台州市委五届十次全会决策部署,对标浙江“重要窗口”建设
殷墟鸟瞰图 王富强 摄殷都区产业转型起宏图 实力跃上新台阶谢建晓 李旭兵殷都区,位于安阳市区的西北方向,是安阳市的工业大区、文化旅游大区,人口72万,面积687平方公里。这里不仅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殷墟,还有著名的曹操高陵、马氏庄园,这里还是全
▲骆玉峰向记者介绍陕州区脱贫攻坚工作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地处河南省西部,豫、晋、陕三省交界的黄河金三角地区,下辖4镇9乡,总人口35万人。九曲黄河穿境而过,陕州段主河道长30.8公里,形成了1763平方公里的全流域面积和4.5万亩的湿地面积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唐明辉 通讯员 程源岁月的长河川流不息,时间的如椽之笔划出历史的刻度,写下时代的咏叹,刻下了一座城市的勃勃雄心和坚定信念。初秋,在临清这片沃土上,万物化育,一片繁荣的景象,它张扬着青春的活力,也孕育着丰收的希望。回
日前航拍的衡水市文化艺术中心与滏阳生态文化公园。河北日报记者田明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03.1亿元,年均增长6.9%;县域特色产业焕发出澎湃活力,营业收入达1845亿元;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帽,“一村一品”产业兴旺;石济客专开通运营,进入高铁
阳光讯(记者 芮扬 通讯员 罗晓荣 张正斌)今年以来,凤翔区人社局全面落实市、区关于“六稳”“六保”部署要求,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聚焦群众稳岗就业,对目标、领任务,优举措、抓落实,以“开工即决战、起步就冲刺”的精神状态推进就业帮扶工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