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3 14:23:58 | 浏览:745
南江流域概况
南江,也叫罗定江,位于西江以南,珠江西部,历史上与西江、北江、东江并称为“广东四江”。其发源于茂名信宜鸡笼山,自南向北而上,依次流经信宜、罗定并最终在郁南南江口镇注入西江。南江全长201km,流域面积4493km2,是广东十大河流之一,也是云浮境内最长的河流。
南江历史演变
南江古称泷水(shuāng,意为急流),因其上游水流湍急而得名。南朝齐时(479~502),因其位于西江之南,故称为“南江”,并置有“南江督护”。清代学者将南江列为“广东四江”之一,范端昂在《粤中见闻录》中称“西江水源最长,北江次之,东江又次之,南江独短”。屈大均的《新语·水语》中也有“西江一道吞南北,南北双江总作西”的说法,20世纪60年代,在省级报刊公布的“广东河流标准地名”中,以南江的主要流域及经济文化中心均在罗定,将南江定名为“罗定江”。
南江文化亘古长存
(1)南江流域内有迄今广东省内发现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址
磨刀山遗址位于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河口镇和都村,距南江干流约150米,为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考古发掘出土各类石制品300余件,石制品种类丰富,有石料、石核、石片、石器、断块与碎屑等,石器类型有手斧、手镐、砍砸器与刮削器等。磨刀山遗址的发现,填补了旧石器考古广东区域的空白,将广东人类活动史从“马坝人”时代(距今约13万年)推至“北京人”时代(距今约60~80万年),并荣获“2014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榜首。
磨刀山遗址
(2)南江是“海、陆”丝绸之路重要对接通道
海陆丝路、由水而兴。古时,交通多依靠水道,受羚羊峡天险的影响,从当时岭南的政治文化中心广信(今封开)出海,最便捷的方式就是从广信渡过西江,沿南江一直向南,在罗镜、太平跨过分水岭后分别沿鉴江、漠阳江南下出海。南江打通了肇庆封开的古广信到南海的通道,即海陆两条丝绸之路的对接通道,成为了中原汉人南迁岭南、雷州半岛乃至海南岛的一条交通要道,而罗定也因此成为粤西与南路沿海各县货物运输中心,南北宾客络绎不绝,经济繁荣昌盛。历朝历代均在此建州制县,使之成为岭南州县建制最多之地。
南江海、陆丝绸之路示意图
(3)南江是岭南文化发祥之地
南江流域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被誉为珠江文明的灯塔,是最早的民族交融地区之一,也是古百越文化保存较完整的地区之一。南江流域因水而兴,经济昌盛极大的促进了文化的交融,在这里,广府文化与八桂文化、中原文化与百越文化、内陆文化与海洋文化共荣共通,造就了南江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与众多民俗文化。
广东省文化分布
在这里,有被称为“学宫圣迹”的罗定学宫。学宫也叫文庙,专为祭祀孔夫子而设立,每年春秋二祭,官府都在学宫举行大型祭孔活动。在民间,文庙多被称为圣庙或孔庙,官方的文庙多称学宫。罗定学宫是清代罗定直隶州的学宫,始建于清顺治四年(1647年),经康熙至光绪年间(1647年-1877年)多次扩建,形成规模,占地8300多平方米,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罗定学宫,是广东西江流域、南江流域仅存的形制最完整、规模最大、保存古建筑物最多的学宫。
罗定学宫
在这里,有被赞为“东桥塔照”美誉的罗定文塔。罗定文塔原名为三元宝塔,位于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城区。“三元”的意思是希望当时广东罗定州的考生在科举考试中能连中“三元”。三元宝塔原为文人而建,自古为文人所重视,塔身高而尖,严似一支文人所用的尖笔,又称笔塔,后来人们便把它改称为文塔。文塔建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历时三年竣工。塔高47米,外观七层,内分十三层。宝塔平面上呈八角形,各层塔檐微微翘起,状如绽开的花瓣。顶层的莲花座铁柱、塔刹九霄盘、宝珠等铸件总重逾七吨,为广东古塔之最。明朝当时的状元黄士俊还为罗定文塔撰写了《创建文塔维心堂记》。文塔地处泷江曲水环抱之中,与神滩庙妆楼双峰相对,河上七级浮屠映照波心,登青云桥揽胜有宝光荡漾之趣,成为明清时罗定八景之一,曰:“东桥塔照”。
罗定文塔
在这里,有被比作“清朝古堡”的光二大屋。光二大屋始建于清朝嘉庆十五年(1811年),位于广东郁南县连滩镇西坝石桥头村,当地村民称其为“清朝古堡”。这座“古堡”事实上既非贵族城堡又非军事要塞,而是供红尘小民繁衍生息的普通大宅。大屋为青灰色堡垒,内部结构五进五入,共有房136间。邱氏家族在建这个“堡垒”的时候,在墙、门、内部排水系统上做足了文章,充分考虑了防火、防盗、防洪功能,被专家称为会呼吸的墙,是国内绝无仅有的集此三项功能于一身的大围屋。时至今日,九竖五横的木制防盗门,门上的水槽等仍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秘。
光二大屋
在这里,有被誉为“世界规模最大的人工渡槽”的长岗坡渡槽。长岗坡渡槽是首批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重点建设示范点之一,位于广东罗定市罗平镇境内,有“广东红旗渠”“北看红旗渠,南看长岗坡”之称。长岗坡渡槽是罗定市最大的水利工程——金银河水利枢纽工程的主体设施,工程始建于1976年11月,渡槽全长5200米,宽6米,最高37米,有132个拱跨,最大拱跨51米,设计流量为每秒25立方米,无论是规模还是长度,当时都雄居世界第一,创造了我国水利建设史上继河南林县红旗渠之后的又一个奇迹。
长岗坡渡槽
在这里,有世间仅存,且被称为“早期粤语活化石”的㑷古话。㑷古话是以古代俚语、僚语和中古音为基础,与多种语言长期融合而成的一种独特方言,在发展过程中受冲击较少,比较稳定,它保留了许多古音成分。既有较多古代汉语的成分,又有当地百越土音的成分,属古粤语,大约形成于南北朝时期。“㑷古话”还有一种理解,就是因为这种话保留古音很多,讲这种话的人认为自己能讲古代话,听其说话者也认为是在讲古代话,所以称为“㑷古话”。“㑷古话”主要集中在围底河流域地区,包括围底、素龙、罗平、华石等镇,罗镜、分界、双东、苹塘的部分地区也使用这种方言。使用人口近30万,约占全市人口的24%。
在这里,还有罗平背夫山战国墓,新榕河口对岸的制蓝工场遗址,分界金田炉下村、船步铁炉村、罗平营下村冶铁遗址,刻于唐圣历二年(699)、被称为“岭南第一唐刻”的龙龛岩摩崖石刻《龙龛道场铭并序》,附城新乐村出土的战国铜鼓,以及大量相对统一的具有南江文化特征的古民居村落和数之不尽的民俗文化……
南江流域旅游资源分布
结语
“南江”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地域文化概念。虽然其长度和流量无法与西江、北江和东江相比,但其文化底蕴却是自成一体的。南江就像是岭南文化的脐带,它孕育的青铜文化给岭南带来了文明的曙光,它曾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黄金水道,见证了岭南民族文化的大融合过程。它拥有着自己的文化基因、民族特色和精神纽带,传递着不灭的历史印记,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来源: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编辑:莫颖琳
责编:秦小青
值班主编:赵军鳗
小麻竹(资料图) 韶关市丹霞山管理委员会 摄小麻竹(资料图) 韶关市丹霞山管理委员会 摄中新网韶关8月22日电 (王坚 陈再雄)记者22日自韶关市丹霞山管理委员会获悉,在位于广东的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竹子专家夏念和教授团
近日湛江城市规划局公布了《CK-07公园绿地(文章花园)用地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批前公示》。点击了解更多观看硇洲岛特色海鲜瓮。据公示,赤坎区将会新建一个占地面积达18221.09平方米的公园。项目位置:湛江市赤坎区农林路以东、文机路以南。
12月15日至17日,昌江区委副书记、先进陶瓷产业发展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江智峰率队赴广东深圳、佛山等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推动全区工业高质量发展。就市委对昌江区先进陶瓷发展定位,围绕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先后拜访了
荆州,楚国古都,也是荆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最近两三年,关于荆州要建楚文化博物院的消息,很多媒体都有报道,在2021年,相关部门还组织过“楚文化博物院规划设计方案征集”竞赛中,就在荆州还在针对楚文化博物院进行前期规划时,安徽一个小县城的楚文化
仰韶村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四川在线记者 吴梦琳 吴晓铃10月17日-20日,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在河南省三门峡举行,这座位于黄河之滨的美丽城市吸引了众多关注。位于三门峡渑池县境内的仰韶村,百年前的一次考古发掘,让这
中站文化:北敬村关帝庙一座关帝庙,就是一个地方的民俗民风的展示;一尊关公圣像,就是千万民众的道德楷模和精神寄托。今天我们拜谒了位于中站区的一座关帝庙,他就是位于中站区府城街道北敬村的关帝庙。眼前,修缮一新的这一座红墙小院,就是北敬村的关帝庙
5月的河北廊坊,驱车行驶在艺术大道,道路宽敞顺畅,路边五彩斑斓,建筑小品雅致时尚、人文荟萃,高低错落的园林、多元文化符号的融入让这条横贯东西的精致“红毯”,有别于其他绿化景观的“千篇一律”,一步一景、百步一园,笑迎四方宾朋。在文化公园北侧,
黄河新闻网忻州讯(通讯员/赵延军 李国伟)5月18日上午,定襄县北卉園杯第二届餐饮文化节隆重开幕。定襄县饮食公司经理石泽红主持开幕式,山西省烹饪餐饮饭店行业协会副会长、忻州市饭店烹饪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郝斐,定襄县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赵文德,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在笔者看来,五粮液文化研究院的成立,是宜宾白酒文化事业的一次真正觉醒,特别是党委政府更要担当起保护、传承和发扬白酒文化的重任。有时候,很多不是宜宾人的人,可能比宜宾人还了解、更关心和更重视宜宾的白酒文化。宋朝诗人范大成在
6月30日,第二届“酒大腕”文化艺术节在泸州开幕。此次活动,国内酒界大腕云集,活动还邀请了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法国等外国驻华使节莅临,共同见证中国白酒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此次活动由中国副食流通协会,泸州市酒业发展促进局指导,由中国副食流通